中国“煤电退出”难在哪?

最新报告认为,中国煤电可以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实现有序退出,引发热议。

coal plant china undisclosed location
A coal power plant in China. Researchers have calculated a retirement order for all of China’s coal power plants based on an assessment of their technical attributes, profit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Image: en:user:Tobixen, CC BY-SA 3.0

最近,一份研究报告在中国能源界引发热烈讨论。

在综合评价了中国现役的1000多个燃煤电厂、近3000个机组后,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的研究指出,中国可以以较少的经济代价,在《巴黎协定》目标下实现燃煤电厂有序退出。为此,应慎重新增燃煤电厂,在短期内淘汰已被识别出的优先退役机组,并推动煤电由基荷电源向调节电源进行转变。

但专家认为,煤电作为中国电力多年来的“顶梁柱”,要做到迅速而有序的退出,仍需迈过经济、技术乃至公众心理障碍。

煤电退出的难度被高估

这份题为《加快中国燃煤电厂退出:通过逐厂评估探索可行的退役路径》的报告(后简称报告)认为此前业内普遍高估了中国煤电退出的难度,中国有可能实现与全球温控目标一致的电力转型路径。

据报告主要作者、马里兰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崔宜筠介绍,报告用“自下而上”的微观数据对中国电力行业的煤电退出路径进行了研究,基于对技术性、经济性、环境影响的多个指标分析,研究者们建立了逐个电厂的退役算法,根据计算对所有机组进行退役排序。

报告认为,实现报告中提出的与2℃和1.5℃目标相匹配的煤电退役路径要尽力不再新增传统的燃煤发电项目。越早停止建设新的燃煤电厂,未来实现深度减排的成本就越小。取消拟在建项目可以避免大量投资搁浅,并有助于增加现有电厂逐步退役的可行性,有利于煤电的良性发展。

18%的现役机组由于在技术性、经济性、环境影响上均表现不佳而被报告识别为优先退役机组,这些机组共计装机1.12亿千瓦,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大部分位于山东、内蒙古、河南、河北、江苏和山西。自备电厂中被定义为优先退役的机组占比较高,达到23%。

对于除优先退役机组外的其他大部分电厂,报告认为应在保障的年限内持续运行,但要逐步降低利用小时,在升温2摄氏度情景下这些电厂可以运行30年,升温1.5摄氏度情景下可以运行20年。报告指出,保障机组的运行年限可以大大降低资产搁浅风险,不会对现有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报告引争议

报告发布后,在社交媒体上、行业人士间引起了巨大争议。在网易新闻平台中,反对“煤电退出”的留言获得大量网友点赞。

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白荣春对报告中的部分观点也持怀疑态度。他认为,煤电要清洁化利用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现在马上要停止新建煤电也是很有挑战的。“能源清洁化上,我们在2005-18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今后30年,外部环境完全不一样,能源转型可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他提出,煤电退出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电力保障问题。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很大,这也对煤电厂提出了高要求,“要考虑煤电退出后我们能否保障电力总量的供应和分区的供应”。其次,他对搁浅资产总量也有疑问,认为真正的搁浅资产总量要比报告预算的“高得多”。

对于白荣春提出的电力保障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专家认为,报告已经分析了在未来电力需求增加一倍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供电,可以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来替代燃煤。他提出,由于技术的进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此前也有研究报告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在电力系统中发电量占比80%,而煤电仅占5.3%。“我们不觉得这些是能源转型中让人头疼的事情,而且这样的转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发展有利,且对国家能源安全有利。”

对于资产搁浅问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回应,报告中的搁浅资产是基于2017年底9.8亿千瓦的全国煤电装机总量来测算的。此次估算的搁浅资产远低于之前其他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使用了较短的煤电机组的设计寿命,设计了特定的退出政策从而降低了提前退役风险,且没有涵盖拟在建的电厂项目。

袁家海还指出,此次搁浅资产并未计算由于利用小时不断下降而带来的电厂经营期间利润的减少。在升温2摄氏度目标情景下,这将造成中国煤电减少利润3570亿元人民币。 他认为,这部分利润的损失应由国家来对煤电厂进行补偿,政府应建立一种煤电容量回收机制,激励现役的煤电厂少发电,但保证现役煤电厂仍能在未来的电力系统当中活下去,提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所需要的煤电,直到达到使用寿命后正常退出。

深层障碍

袁家海认为,在中国谈“煤电退出”,在技术、经济乃至思想和认知上都还存在障碍:“大家都会怀疑,煤电规模那么大,等30年时间,我们就能把这么多的煤电厂全部关掉吗?”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全国煤电总装机达10.1亿千瓦,煤电装机占全国发电装机的53%,发电量占比64%。目前来看,煤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发电能源。

袁家海提到,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清洁的燃煤发电供应系统,一旦“退出”,整个煤电供应链都会受到影响,成上千万人的工作、生活都将成为问题。此外,中国长期以来靠廉价的能源成本,来促进工业发展。如果不考虑环境成本的话,煤电目前确实是最便宜、最可靠的电力供应能源。“现在最便宜的能源不让用了,那不就意味着要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吗?”

在技术层面上,袁家海认为目前要实现煤电完全退出还很难。由于电力系统要求发电、供电、用电随时保持平衡,因此需要一种经济的、方便调度的、可靠的能源作为“稳定器”。目前,煤电是中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最佳选择。尽管部分北欧国家能做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发电能源,但那是因为他们有可调节的水电做支持。“其实现在并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力系统真正实现了全年365天完全靠可再生能源就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他说。

但袁家海同时也认为,虽然近期来看,煤电退出会造成种种“损失”,面临种种问题。但长期来看,在将来的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里,从现在起停止新建煤电厂能避免将来煤电厂成为负资产的风险,发电供电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

“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及早为未来做好筹划,提升新能源消纳,推动能源转型,让煤电在合理的使用时间当中有序退出,避免产生过高的损失。”袁家海说,“希望决策者既能关注短期电力安全的保障问题,又能关注中长期我们的气候目标,让两者兼容。”

Like this content? Join our growing community.

Your support helps to strengthen independent journalism, which is critically needed to guide busines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for positive impact. Unlock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and members-only perks.

最多人阅读

专题活动

Publish your event
leaf background pattern

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性 加入Eco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