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传说的缪斯”儒艮在中国宣告灭绝

儒艮的消失可能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海洋哺乳动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灭绝风险可能提高。研究人员因此呼吁更急迫地采取以科学证据为依据的保育工作。

Dugong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儒艮列为“易危物种”。儒艮的许多栖息地都遭到破坏。图片:Patrick Louisy / 伦敦动物学会

时光、旅人、故事……这三样元素的结合造就了世界各地许多神话的流传,其中也让半人半兽的美人鱼形象变得家喻户晓。不过,与永垂不朽的美人鱼传说不同,“真正的美人鱼”——即古代美人鱼的原形儒艮——正在慢慢消亡。

伦敦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在中国,儒艮这类海洋哺乳动物可能已销声匿迹;自2008年,中国境内再也没有任何儒艮的目击记录。

科学家们对于未来可能浮现新证据,证明儒艮在中国存活下来,持开放态度。不过,他们补充说,目前来看,儒艮相信已在中国消失,这可能是中国沿海水域首次有大型哺乳动物遭遇“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 extinction)的命运。

所谓功能性灭绝,指的或是当物种种群数量极少,其在生态系统中不再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或是经专家鉴定,判断物种在野外的数量稀少至几乎会不可能避开灭绝命运的情况。

此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19年访问了中国南部沿海村庄的渔民社群。近800名受访者中,只有37人表示他们见过儒艮,而且许多目击事件发生在很久以前——平均时段是23年前。只有人说他们在2014年以后看过儒艮的踪迹。

报告说: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有足够证据显示儒艮这个非常有魅力的海洋巨型动物物种已遭遇区域性灭绝的命运。

报告也说:“此次所记录的儒艮种群的迅速灭亡郑重提醒着我们,一些物种在还来不及制定有效的保育措施之前就可能灭绝。”自1988年以来,儒艮已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陷入险境的儒艮

儒艮可以长到4米长,重达数百公斤,寿命超过70年,是唯一一种植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因此在海洋生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主要以东非至太平洋岛屿沿岸日益减少的海草为生。

这种动物也被称为海牛,曾因其肉、油和骨头而被猎杀,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例如,印度在1972年禁止捕杀和购买儒艮肉,菲律宾在1991年禁止捕猎儒艮。它们的许多自然栖息地也成为了保护区。

最新的研究显示,1931年至2008年间,有58项在中国水域发现儒艮的记录,其中几乎一半的记录是因儒艮正被有意或间接捕获。该研究补充说,未公布的渔业记录显示,1958年至1976年间,共有257只儒艮作为食物被猎杀。

澳大利亚北部沿岸是儒艮的一个主要据点,那里可能生活着多达万只儒艮。东南亚有大约1000多只,印度海岸庇护着数量还在不断减少的约200儒艮,而日本南部的冲绳岛和台湾附近的儒艮种群已经灭绝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目前将儒艮列为易危物种,这距离我们更为熟悉的濒危物种标签仅一步之遥。

伦敦动物学会研究员、中国儒艮灭绝研究的作者之一马天娇(Heidi Ma)博士指出,儒艮在中国的区域性灭绝影响巨大,增加了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灭绝的风险。

不同儒艮种群生活水域的距离相当远,这使得其它种群很难游入中国水域并重新繁殖。马博士提到,中国可以采取措施从其他地方重新引进儒艮,但如果在消除污染和海草流失等现有威胁之前这么做的话,可能只会徒劳无功,成本也非常高。

她补充说,由于儒艮在中国被视为关键物种,在维持其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海洋动物的消失可能会导致其他物种也受到影响。

例如,儒艮摄食海草会使其得到定期的修剪,而儒艮的消失可能会打乱海草的再生。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依赖这些海洋床的其他海洋生物。

马博士指出,海草储存碳的能力也可能被削弱,而此时全球变暖使得这项功能变得愈发重要。

在宣布儒艮从中国水域消失的一个月前,IUCN宣布中国的两种标志性淡水鱼类——中华白鲟和长江鲟——已经灭绝。2007年,白鱀豚也被宣布在中国灭绝了。

根据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20年的一份报告,自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68%

尽管全球17%的土地面积得到了规定的保护,但在过去十年里,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一般被称为爱知目标”(Aichi targets)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目前正在进行的谈判旨在达成一个更大胆的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全球30%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希望在12月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上能够达成协议。

最多人阅读

专题活动

Publish your event
leaf background pattern

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性 加入Eco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