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妙盈科技涂鉴彧:亚洲关注“漂绿”将驱动气候情报业务快速增长

曾助能源巨头蚬壳石油公司等碳排大户减少碳排放量的妙盈科技是家创立于香港的绿色数据初创公司。它上个月在新加坡成立东南亚总部,希望在区域不断增长的ESG市场中分一杯羹。

AM
妙盈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打造的市场情报平台AMI仪表板上的 ESG 数据可供证券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取数。 图片来源:妙盈科技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AI)分析复杂的气候数据如今越来越普遍。这些科技方案能将分散于不同平台、难以消化的信息加以分类与组织,对于试图理清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流程却因数据凌乱而面对困难的许多企业来说,仿佛是天降救星。

亚洲规模最大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妙盈科技创始人兼总裁涂鉴彧便是看准了AI的功用。他说:“AI确实是个非常强大且赋能于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和梳理 ESG数据,还具有预测能力,可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决策。”

然而,涂鉴彧也认为,政府和企业不能盲目相信人工智能和科技,在管理气候相关风险方面,政府和企业仍须注重建立一个具有明确规则和通用指标的生态。

JasonTu_MioTech_CEO_2

妙盈科技创始人兼总裁涂鉴彧 。妙应科技主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数据服务与方案。图源:黄伟曼/ Eco-Business

创立于香港的妙盈科技在巩固了其在大中华区的领先地位后,选择通过新加坡进军东南亚市场,主要因新加坡在ESG政策方面的发展非常快。涂鉴彧上个月到新加坡为新办事处即公司的东南亚总部开幕时接受Eco-Business访问时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虽然我们的主要业务围绕着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但老实说我不相信人工智能是能解决一切的圣杯。”

他说:“目前ESG标准众多,有国际标准,也有各地出台的标准,这影响着我们的数据组织工作。此外,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样评级与衡量企业ESG表现的方法。这个领域才刚起步,要见到效应,需要明确的监管。”

其中,在新加坡,银行机构不久后在进行监管披露时就须进行压力测试监管金融业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承诺,它将解决漂绿问题,即严防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环境效益做出虚假或误导性声明。金管局认为,对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来说,漂绿问题是最弱的环节,而为了核实打上绿色标签的金融产品的出处,当局将采用人工智能和数据验证方法等技术。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漂绿受到更多关注,驱动了ESG情报业务。企业所说的一切都须有数据为依据,没有数据,再伟大的气候目标都是虚的。

涂鉴彧,妙盈科技创办人兼总裁

涂鉴彧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漂绿问题愈来愈受关注,有助“推动妙盈科技的 ESG情报业务”。这家成立六年且获得香港大亨李嘉诚风险投资公司维港投资(Horizon Ventures)支持的初创公司,在过去一年成功融资,进一步获得新资金。由于亚洲企业均寻求积极参与该区域不断增长的ESG和碳市场,其对妙盈科技服务的强劲需求也推动公司走上快速扩张的的道路。妙盈科技目前为止已筹集超过1亿美元的私人资金。

根据美国管理咨询公司Opimas的报告,ESG 数据市场市值在 2021年超过10亿美元,今年或超过13亿美元。

妙盈科技的客户和伙伴包括领先的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也包括石油巨头蚬壳(Shell)等大企业。在东南亚,它正与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证券交易所商谈合作。它也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商业银行客户群。

为促进东南亚地区业务发展,妙盈科技近期也发布新加坡与东南亚ESG数据集。 这是市场上首个完整覆盖该区域ESG数据的产品。

在访问中,涂鉴彧侃侃而谈,分享了妙盈科技在该区域的增长策略。 这位在 2018年登上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企业精英”(30 under 30)榜单的企业家也谈及公司如何与碳排大户合作合作,帮助这些企业改善他们核算碳排放量的流程,及了解不断变化的ESG信息披露规则。

冠病疫情前,妙盈科技已筹备进军东南亚,而计划过去几年虽然被打乱,如今东南亚总部总算成立了。妙盈科技为什么要重点拓展东南亚业务?为什么总部选择设在新加坡?

我们一向强调东南亚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妙盈科技的定位是要成为亚洲领先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和科技供应商。我们一开始在大中华区建立业务基础,现在品牌打响后,下一步自然是要扩展蓝图,开展东南亚的业务。

冠病疫情也让全球供应链网络受到关注。在亚洲,许多面对供应链风险并希望更好地了解这些风险与脆弱性的跨国公司都寻求我们协助,或是一些标准的与尽职调查流程相关的简单请求,或也有公司提出较复杂的请求,如一些公司希望与价值链上参与产品或服务不同生产阶段工作的企业伙伴合作,确保供应商改进其ESG相关的作业流程。这趋势也驱动了我们业务的增长。

在亚洲,我观察到的另一关键改变是监管。我先分享一段我喜欢的小故事。身为企业负责人,有时候我会在公司招募销售人员时亲自参与面试过程,而我在面试时最常问前来应聘者的问题是: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销售契机?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一般上最多人会说,降低营销成本是最糟糕的目标策略,但许多人常忽略监管态度的改变可为我们创造的业务契机。对我而言,监管机构规定企业一定要购买你的产品时,那就是最好的销售契机,因为那时候他们就别无选择。目前的情况便是这样,在许多地方的司法管辖范围内,规定企业进行ESG报告正逐步成为强制措施,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机遇,尤其在新加坡,政府在ESG领域的动作更是迅速。

当然,新加坡不是ESG的早期采用者,一些相关政策也还不是强制性的,但新加坡政府正推出的政策在改变ESG格局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一开始在2019年每月到访新加坡,与合作伙伴分享我们能提供的服务,当时这里的监管机构都知道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议题,但多数时候都是我在说,他们没有太多反应。但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已有具体的项目启动。例如,金管局推出了 “绿色足迹计划” (Project Greenprint),计划下有一系列旨在解决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相关需求和加强私企合作的措施。对于妙盈科技来说,我们最关心的是健全的生态所能提供的切实利益,包括招聘人才的激励措施。新加坡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满足了我们的所有需求。

你们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能分享一些例子,让我们了解企业在处理数据方面面对的难题吗?妙盈科技一般会如何提供帮助?

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两种:ESG情报及碳排放相关服务。ESG方面,我们的市场情报平台AMI(Advanced Market Intelligence或高端市场情报的英文简称)可供用户索取ESG数据,平台透过视觉呈现能帮助用户理解ESG相关风险与关系,也可帮助用户识别市场趋势,揭露一般情况下难以看懂的市场行为模式。 它基本上像金融机构会使用的彭博社(Bloomberg)终端数据平台,只不过AMI只聚焦ESG数据和科技。 此外,我们也有ESGhub,这是将金融机构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平台,涵盖范围有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

ESGhub_MioTech

妙盈科技的 ESGhub界面。ESGhub将金融机构与企业联系起来,涵盖范围有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图源:妙盈科技

至于与减碳相关的工作,我们会积极地与企业合作,帮助他们理清相关数据和流程。例如,企业或许因得强制呈报相关数据或向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交代,而须追踪统计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数据公开的情况下,如企业自己已在披露相关信息,或网站上、官方记录或媒体报道有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并通过文本里的关键字提取相关信息。如果企业不曾披露气候相关数据或没有公共记录,那么我们可以辨识一些能帮助我们预测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代理预测指标,如企业的能源消耗量或其产品线的数据等。我们会大量使用机器学习原理,以准确进行估计。而如果完全没有适合的指标,我们就得更直接地与企业接洽。我们可以安装传感器和设备,自己收集数据。

蚬壳石油公司就是例子之一。我们在蚬壳世界各地多家炼油厂等设施安装了传感器并部署我们的软件,以监控这些设施的运营效率。我们也为其它与我们合作的大型跨国企业这么做。我们会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和制造流程,测量其碳足迹,并对产品或活动进行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s),即对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评估。若企业要获得碳信用额度认证,或在风险评估后要为部分产业进行核保,有时需完成这些流程。一些企业也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希望评估他们因气候变化面对的实体风险(physical risks),即了解洪水和极端天气如何影响他们的资产。

也有一些情况是企业会要求我们帮他们理清一些较难衡量的非财务数据。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家欧洲公司曾委任我们帮他们辨识出能衡量工作场所歧视的指标。我们发挥了一点巧思,应用人工智能分析公司的招聘广告,尝试用我们的软件辨别广告中是否使用歧视性语言。

与蚬壳等碳排及重污染大户合作是什么样的体验?这石油巨头常被指涉漂绿,妙盈科技不怕与他们合作会有反弹吗?

依我看,我们是来帮助这些公司的。像我们就大力协助蚬壳,帮它减少了碳排放量。我们在2021年春节期间,即蚬壳提炼厂空置且不需生产的时段,测量过提炼厂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将其与前一年同期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蚬壳在这两项指标方面的表现都有改进,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都大幅下降。

我们另有一个客户是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我不能公开它的名字,但那是非常知名的品牌。我们帮助这家公司安装设备和我们的软件,帮助它优化流程,而数据也显示公司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量之后都下降了。

我们有许多碳排放量大的客户,实际上都采用了最先进的减排方法。有时候我们还要靠他们帮助我们了解这个行业,所以我认为这些企业还是有赞许之处的。我也同情这些企业,因为往往他们不是不想披露数据,而是没有数据或不知道如何收集数据。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漂绿受到更多关注,也驱动了ESG情报业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希望快马加鞭,掌握更具体的ESG数据。他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气候行动不仅仅是做出承诺或设定一些目标,并加速采用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他们知道自己所说的一切都须有数据为依据,没有数据,再伟大的气候目标都是虚的。

妙盈科技创立于香港,并活跃于中国 ESG 市场。您对大中华区的ESG发展有何评价?其发展与东南亚相比如何?

妙盈科技的合作对象不仅限中国企业,我们的客户也包括国际公司,但对我们而言,大中华区是重要的市场,也是为全球提供动力的供应链枢纽。在中国,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决策的集中化,监管机构在推出政策时更加谨慎,因此 ESG在政策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但单是看企业的话,ESG 正在蓬勃发展。东南亚也是很大的区域市场,但其情况与中国相反,东南亚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我们看到市场的碎片化。连在招聘时,语言使用的不同也成为挑战。然而,好处是各个国家的发展无须同步,区域内可以有ESG的早期采用者,我们在每个国家的业务可以一个个推动,而我相信我们东南亚的收入很快可与我们在中国的收入相称。我们也正在尝试以我们在大中华区已建立的成功模式为借鉴,套用在东南亚,其中策略包括先试图与主要金融机构接触,再打入企业市场。

俄乌危机对中国企业还有另一影响:他们现在都希望巩固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ESG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也因此更受企业关注。

在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CSRC) 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CBIRC) 等主要机构已强制要求金融部门进行披露。 私人企业ESG披露准则也逐步成形,尽管目前仍是靠企业自愿披露,我大致上认为大中华区的 ESG发展较东南亚蓬勃。 在东南亚,我们正与新加坡交易所(SGX)、泰国交易所以及马来西亚交易所(Bursa)洽谈。然而,他们的交易总额仍比香港交易所的低很多,因此我们需要不同的进场策略。考虑道这里的债务市场相当庞大,我们正试图与更多商业银行和私营贷款机构接洽。

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看似已步入正轨,但与此同时,由于能源安全问题和最近的俄乌危机,中国也大举增加煤炭发电,观察人士担心这中国在减排道路上会遭遇挫折。您对现在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我相信中国企业仍然全心致力于减排。 就采用清洁能源而言,俄乌危机确实对中国产生短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加速采用可再生能源的趋势不变,只不过现在中国需要先满足其能源需求,以解决眼前的问题。

俄乌危机对中国企业还有另一影响:他们现在都希望巩固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ESG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也因此更受企业关注。

若从哲学层面看AI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大体上说,您持着怎样信念?归根结底,我想我们都希望看到它的应用能带来真正的变化,帮助我们避开气候危机。您认为AI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虽然我们的主要业务围绕着以AI技术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但老实说我不相信AI是能解决一切的圣杯。AI确实是一个非常强大且赋能于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和梳理ESG数据,还具有预测能力,可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采取决策。然而,它不能也不应该取代人类和所有其他加快气候行动的努力。目前ESG标准众多,有国际标准,也有各地出台的标准,这影响着我们的数据组织工作。此外,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样评级与衡量企业ESG表现的方法。这个领域才刚起步,要见到效应,需要明确的监管。

您谈到扩大妙盈科技在东南亚的企业客户群。妙盈科技刚起步时,对其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大约 80% 的需求来自这些机构,而20% 来自企业。这比例是否已改变?

现在正是年中,很快员工就会向我呈报公司年中数据。我相信今年公司的企业客户将首次超过金融机构客户。与许多企业的合作,都围绕ESG信息披露、碳减排及碳排放信用认证。

不过,话虽如此,金融机构仍是我们业务的核心,我们非常重视他们。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实说,我们的企业客户中,只有极少数是因为真正想为可持续发展努力,而自愿与我们合作。大多数企业找我们们合作原因有两个:一、他们的投资者要求他们这么做;二、他们的客户要求他们做更多的信息披露。实体经济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到头来还是须靠金融机构推动。规模较大的跨国企业和影响力大的品牌也都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沿。

妙盈科技最近因聘用拼多多前财务副总裁徐湉为新任首席运营官,以“为首次公开募股做好准备(IPO ready)”而登上新闻。设立新加坡办事处后,公司的下一步是什么?

徐湉的任命具有战略意义,他协助承担了我许多的职责,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专注于公司在东南亚的扩张,我才能来新加坡。我出外谈生意时,他就负责照顾 我们妙科技的大家庭。

除了徐湉,公司也会引进了很多新的高管。我们委任了全球数据可视化公司 Tableau的前大中华区负责人叶松林(Thomas Yap)担任我们的东南亚地区总经理。他在数据和分析法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熟悉新加坡和该区域。我们现在的团队有 300 多人,其中新加坡办事处有 20 人,我们希望明年人数能翻倍至50 人。

我们今年的首要任务是业务的扩充。这是美好的一年,我们希望专注于在这里建立更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我们不需要现金,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完成融资,现在有的是“弹药”。关键在于执行。我们需要开始建立一个好的生态,打好基础。

Like this content? Join our growing community.

Your support helps to strengthen independent journalism, which is critically needed to guide busines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for positive impact. Unlock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and members-only perks.

最多人阅读

专题活动

Publish your event
leaf background pattern

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性 加入Ecosystem →